导弹驱逐舰
导弹驱逐舰
2023南海热点事件回顾:从“趋稳向好”滑向“动荡不安”
时间: 2024-06-22 | 发布人:导弹驱逐舰

  服务国家及海南涉海重大战略;开展涉海国际交流;针对区域及国际海洋发展面临的紧迫和长期问题开展软课题研究;开展国际海洋科研合作等。

  回首2023年,南海形势虽然总体稳定可控,但诸多突发事件表明2023年是南海开始进入“多事之秋”的转折点。美国以美菲同盟为抓手加快在南海及周边地区构建双边或多边“阵营体系”,推进军事基地群建设步伐,菲、越等国以“南海仲裁案裁决”为背书以单边行动巩固和扩大既得利益,从国内立法和岛礁扩建“固权”、暗箱操作划界“扩权”、到争议地区油气开发和强势执法“侵权”,不一而足。部分南海沿岸国倡议在东盟内部设立南海事务声索国磋商机制,亦有国家因南海问题选择性或投机性地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从这个意义上讲,2023年既是南海地区的“多事之秋”,也是南海形势“趋稳向好”滑向“动荡不安”的转折点。

  值此岁末年初,华阳海洋研究中心联合总台南海之声从2023年《华阳南海大事记》月报中选编出本年度“南海热点事件”30项,旨在较为全面、系统地呈现过去的一年南海沿岸国及域外国家在南海及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和作为,以便为决策者及南海研究学界同仁观察南海形势的发展演变提供一幅更为清晰、完整的图景。

  1.菲律宾最高法院裁决中菲越《在南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违宪

  1月10日,菲律宾最高法院裁决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越南石油天然气公司(PETROVIETNAM)和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PNOC)2005年3月签署的《在南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违宪并无效。该协议涉及南海面积为142,886平方公里的区域(“协议区”)。裁决称,该协议允许外国独资公司参与菲律宾国家自然资源勘探,违反1987年宪法第12条第2款的相关规定。

  3月10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印尼举行的为期3天的“南海行为准则”(COC)新一轮谈判落幕。印尼外交部东盟合作主任苏约迪普罗表示,谈判持续取得进展,各方都承诺加强协商。尽管苏约迪普罗并未透露会议议程,不过他表示,并不希望“准则”“只是一份文件”,其必须具备“有效性和实质性”。

  4月11日至28日,美菲举行号称史上最大规模的“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共有17,680名士兵参加年度演习,参演人数大约是去年的两倍,美军四个军种官兵约12,200名,菲律宾参演官兵约5,400名。演习科目包括:海上安全任务、两栖作战行动、实弹射击训练和空降行动方面展开联合演练。演习首次包括在有争议的南海进行实弹演习,并模拟防御台湾以南近300公里的一个菲律宾小岛。两国还在巴拉望岛西部进行两栖登陆。

  当地时间2023年4月26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菲北部赞巴莱斯省海军基地视察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

  3月24日至26日,越南渔检船KN-278在南沙群岛万安滩海域对中国海警5205船进行跟踪。据称,双方船只相距最近不到10米。事发地点位于两个俄罗斯能源公司运营的油气区块海域,即由俄罗斯俄罗斯扎鲁别日石油公司运营的06-1区块和越南国家能源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联合运营的05-03区块。

  4月3日,菲律宾公布新增4座可供美军使用的军事基地位置。其中3座基地位于菲律宾北部,包括卡加延省(Cagayan)一座海军基地和一座机场,以及邻省伊莎贝拉(Isabela)一座陆军军营。位于卡加延省仙沓安娜(Santa Ana)的海军基地距离台湾仅约400公里。第4座基地则位于巴拉湾岛南端外海的巴拉巴克岛(Balabac Island),地点靠近南海。

  4月18日,七国集团(G7)外长会在日本发表公报,称“严重关注东海和南海局势,强烈反对任何以武力或胁迫方式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企图。中国在南海的扩张性海洋主张没有法律依据,反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化活动。强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普遍性和统一性,重申《公约》对制定规范所有海洋活动的法律框架的重要作用,重申仲裁法庭于2016年7月12日作出的裁决对各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是和平解决各方之间争端的有益基础。”

  4月18日至24日,法新社等多家国际媒体机构记者代表随菲律宾菲海岸警卫队“马拉布里戈”号和“马拉帕斯瓜”号巡逻船在南海进行1,670公里的巡逻活动,途经仙宾礁、鲎藤礁、马欢岛(菲占)、费信岛(菲占)、西月岛(菲占)、北子岛(菲占)、中业岛(菲占)、郑和群礁、牛轭礁和仁爱礁附近水域。法新社报道称,中国海军和海警船一路尾随两艘菲律宾海警船,菲海警船在六天的旅程中数次被勒令离开该海域。

  5月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举行会晤,这是菲律宾总统10年来首次访问美国。双方联合声明称,菲律宾军队、公务船或飞机,一旦在包括南海在内的太平洋海域遭遇袭击,美国将援引双方于1951年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共同采取应对行动。两国将推进美国在菲新增军事基地快速部署,美将为此提供资金支持。5月3日,美国国防部与菲律宾国防部在华盛顿发布《美菲双边防务合作指针》,称在太平洋,包括南海任何区域,针对菲律宾或美国武装部队包括两国海警、飞机或公共船只的武装攻击,将触发《共同防御条约》第4和第5条所体现的共同防御义务;并重申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决的重要性。

  据外媒报道,5月上旬中国海警5403船在南沙群岛万安滩水域对越南钻井平台进行拍照取证时被越南渔检船KN269渔政船阻挡、跟踪,两船相距最近距离1,300米。随后,中国海警5305船和“琼三沙渔313”渔船在南沙群岛广雅滩附近海域遭越南渔检船KN475和KN414的近距离跟踪(相距100米左右)、拦截和阻挠。

  10.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20次高官会明确年内完成“准则”案文二读

  5月17日,中国和东盟国家在越南下龙市举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20次高官会。中国外交部边海司司长洪亮与缅甸外交部常秘千埃共同主持,东盟国家落实《宣言》高官出席会议。各方就全面有效落实《宣言》、海上务实合作及“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各方一致认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应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宣言》,加强对话,保持克制,增进互信,深化海洋环保、科研、搜救、执法等领域合作,把南海建设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各方高度评价“准则”磋商取得的积极进展和良好势头,同意加快磋商,年内完成案文第二轮审读。

  6月3日,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斯和菲律宾国防部长卡利托·加尔维斯在新加坡举行了首次四边防长会议。奥斯汀称,会议“讨论了扩大四国间合作的机会,包括在南海的合作。”加维斯称,四国探讨了将菲美年度“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扩大为包含其他盟国的多边联合军演的可能性。据悉,目前菲律宾仅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签署部队访问协议,但菲律宾确实在探索将演习从双边扩大为多边的可能性。

  6月25日,在美国和越南庆祝两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美国海军“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抵达越南中部城市岘港。“罗纳德·里根”号停留至6月30日。2018年,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对越南进行了越战结束后首次历史性的访问,而“里根”号航母的此次访问是美国航母第三次访问越南。

  6月25日,台湾地区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声称,中国大陆在南海的威胁正在明显增加,除一系列军舰和其他军事资产外,中国还在该地区部署了大量的海上武装民兵,并呼吁所有利益攸关方团结一致,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大陆在印度洋地区日益增长的军事活动,包括试图控制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和吉布提的关键港口,并希望新德里对此给予“密切关注”。

  6月26日,中国总理李强与到访的越南总理范明政举行会谈。李强强调,中方愿同越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管控分歧,推进海上务实合作,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避免采取使形势复杂化、扩大化的行动。范明政表示,越中两国应尊重彼此的合法权益,同时根据国际法,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分歧。中方建议推动海洋问题谈判机制,以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定“南海行为准则”。

  2023年6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越南总理范明政会谈

  15.菲方宣布中断两国海警机构间沟通热线日,菲律宾海警发言人塔里埃拉表示:“我们不再使用与中国海岸警卫队的热线。它已不复存在,它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我们从中一无所获。”塔里埃拉表示:“过去6年间,与中方发生海上摩擦事件时,甚至在上届政府执政期间,都曾尝试使用过这条热线。遗憾的是,这条热线从未真正产生过积极的效果,没有给我们一个对线.中国台湾地区在太平岛码头升级工程告一段落

  台湾海巡署自2020年起至2023年实施“南沙太平岛浚深及码头整修工程”计划,于9月完工。国际卫星影像公司公布最新卫星影像,显示太平岛浚深及码头整修工作接近完工,全岛外围沙滩面积明显变大。据称,太平岛现有机场跑道长度已可容纳F-16战机、C-130运输机、P-3反潜机起降。

  8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韩国总统尹锡悦在位于华盛顿近郊的美国总统度假地戴维营举行三边峰会,并发表题为《戴维营精神》的联合声明。声明称,“对不符合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破坏地区和平与繁荣的行为同样感到关切。忆及每个国家公开宣布的对中国最近在南海支持非法海洋主张的危险和侵略行为的立场,强烈反对任何改变印度-太平洋海域现状的单方面企图。特别是,坚决反对将填海地物军事化、危险地使用海岸警卫队和海上民兵船只以及胁迫性活动。此外,对“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IUU)的捕捞活动表示关切。重申对国际法的坚定承诺,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体现的航行和飞越自由。2016年7月的南海仲裁案裁决为和平解决仲裁各方之间的海上冲突奠定了法律基础。

  8月25日,澳大利亚、菲律宾海军及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中沙群岛黄岩岛以东约240公里处举行首次联合军演。演习以“夺回被敌方武力占领岛屿”为假想场景,设计了模拟海滩登陆、突击和直升机飞入菲律宾海军基地等科目。澳出动F-35战斗机及两艘军舰协助模拟两栖登陆。除澳菲海军外,12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参加了演习。菲总统小费迪南德·马科斯和来访的澳国防部长理查德·斯观看了演习。马科斯称“这是双方为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考虑到已经发生了很多事件,证明了该地区的动荡。”

  8月31日,马来西亚外交部声明称,“马来西亚不承认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主张,如覆盖马来西亚海域的‘2023年版中国标准地图’所述”。该地图所声称的婆罗洲岛以北的南海区域——包括南沙群岛(斯普拉特利群岛)五个海洋地貌都在马来西亚的专属经济区内。南海问题“复杂而敏感”,并表示必须以国际法为基础,“通过对话和平而合理地处理”这一争端。

  同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答记者问称,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所谓“2023年版标准地图”,其中包括越南“黄沙群岛”(越南对中国西沙群岛称谓)和“长沙群岛”(越南对中国南沙群岛称谓),以及体现断续线的主张是“侵犯”越南对“黄沙”和“长沙”两个群岛的主权,“侵犯”越南对按照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上述地图中的主权主张和基于断续线的海洋主张是无价值的,“违反”国际法的,尤其违反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菲律宾总统通讯办公室发表声明称,将继续捍卫国家领土,尤其是在中国发布了以新的十段线年版标准地图,该地图界定了中国在“西菲律宾海”的边界。菲总统小马科斯称,“现在,我们再次收到消息,九段线已经延长到十段线。因此,我们必须对所有这些作出回应,我们会的,但同样,这些都是我不愿谈论的操作细节”。

  印尼外长蕾特诺·马苏迪强调称,包括2023年版“中国标准地图”在内的领土线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是印尼在领土主权方面一贯坚持的立场。印尼的立场不是一个新立场,而是一个始终如一的立场。

  针对外界炒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8月2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2023年版标准地图,这是中方依法行使主权的例行性做法,希望有关方面客观冷静看待,不要过度解读。

  9月4日,美国海军“拉夫·约翰逊号”导弹驱逐舰与菲律宾海军“何塞·黎刹号”导弹护卫舰在南海开展联合巡航。菲律宾武装部队西部军区发表声明称,这是菲美海军首次在巴拉望岛以西海域联合巡航。

  9月19日,东盟各国军队首次联合演习“ASEX01-Natuna”在印尼巴淡岛巴图安帕码头开幕。这次演习不是作战演习,而是结合了海上联合巡逻演习、医疗后送和搜救演习等,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等10个东盟成员国以及东帝汶参加。举行演习时,主办方有意把纳土纳群岛加入演习区和演习代号中。

  9月22日,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渔政船“达土班考”号搭载菲海警人员及法新社等多家媒体记者,借口“慰问补给菲律宾渔民”,抵近黄岩岛邻近海域,向大量菲渔船发放补给品以非法“宣示主权”,并指挥菲渔船强闯黄岩岛潟湖。中国海警舰艇3065、3066、3105、3301对菲船发出15次无线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称:“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捍卫菲律宾的海域,以及捍卫(菲律宾)渔民在(黄岩岛)区域捕鱼的权利,他们已经在那捕鱼了数百年。”“就拆除障碍而言,我看不出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10月22日,一艘菲补给船与一艘中国海警船、一艘菲海警船与一艘中国渔船在南沙群岛仁爱礁发生碰撞事故。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甘羽就菲律宾非法侵闯仁爱礁表示,菲律宾不顾中方一再劝阻和警告,执意派出2艘运输船和2艘海警船擅自闯入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企图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违规建筑物资。中国海警船在多次喊话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对菲搭载违规建材的船只采取管制措施,对菲方运送食品等必要生活物资作出了临时性特殊安排,现场操作合理合法、专业规范。期间,菲方船只无视中方严正警告,以不安全方式危险接近我方船只,导致发生擦碰,责任完全在菲方。

  10月23日,美国“拉斐尔·佩拉尔塔”号驱逐舰、日本“秋之野”号驱逐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号驱逐舰、加拿大“渥太华”号护卫舰和新西兰“特马纳”号护卫舰在南海进行“高贵驯鹿”演习,旨在提高战术能力,加强与参与国海军的合作,释放反对单方面以武力改变现状的信号,保持对任何突发事件迅速作出反应的姿态。

  10月26日,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21次高官会在北京举行。各方都认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呼吁保持克制,加强对话,妥处分歧,维护海上局势稳定。各方一致同意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宣言》,深化海洋科研、海洋环保、海上搜救、海上执法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会上,中国和东盟国家宣布正式启动“南海行为准则”案文三读,同意加快推进“准则”磋商,争取早日达成有效、富有实质内容、符合国际法的“准则”,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友谊、合作”之海。

  11月25日至27日,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在南海开展为期三天的首次海空联合巡逻。参加联合演习的有菲律宾海军两艘舰艇和五架菲律宾侦察机,以及澳大利亚“图文巴”号护卫舰和P8-A海上侦察机。

  11月28日,菲律宾参议院就《海域管辖法案》举行全体会议。今年5月,菲众议院一致通过该法案。据悉,9月20日菲总统小马科斯和第十九届国会领导人已就年底前通过该法案达成共识。

  3月23日,美国海军“米利厄斯”号(DDG-69)导弹驱逐舰非法闯入中国西沙群岛领海。与此同时,美军侦察机配合美军舰闯入西沙群岛上空。美军5架次侦察机在南海进行密集活动,为美军舰闯岛和相关活动提供侦察。其中包括1架P-8A反潜巡逻机、2架EP-3E电子侦察机、1架RC-135V侦察机、1架RC-135U侦察机。中国人民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依法进行跟踪监视并予以警告驱离。

  4月10日,“米利厄斯”号又在南沙群岛美济礁12海里内开展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当天表示,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全程跟监警戒。

  11月3日,美国海军驱逐舰“杜威”号(DDG-105)闯入南沙群岛越占舶兰礁、敦谦沙洲,菲占南钥岛,以及台湾当局驻守的太平岛附近12海里海域内,实施所谓“无害通过”。

  11月25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发表声明称,“霍珀”号导弹驱逐舰在西沙群岛附近海域开展“航行自由行动”。同日,中国人民南部战区发布公告表示,美舰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非法闯入中国西沙领海。中国军方组织海空兵力,“依法依规跟踪监视、警告驱离”。

  2月6日,菲律宾一艘海警船未经中方允许,擅自闯入仁爱礁邻近海域,中国海警船不得不依法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喊话警告。其间,中国海警船使用手持激光测速仪和手持绿光指示笔,测量菲方船只距离和航速,并指示船只方位和航向,确保现场航行安全。菲方称,中国5205海警船“军用级”激光对准正在执行补给任务的菲律宾海警船只“BRP马拉帕斯加”号,并导致多名船员暂时失明,中国海警船还做出危险动作,行驶至距离菲律宾船只约140米处。

  4月23日,菲律宾2艘海警船未经中方允许,擅自闯入仁爱礁邻近海域,并蓄意采取挑衅举动逼近中方海警船。中国海警船进行拦截,期间两国船只最近距离46米。

  8月5日,菲2艘运补船和2艘海警船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非法闯入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中国海警依法实施必要管控,对菲搭载违规建材的船只进行了拦阻。菲方称,中国海警向其中一艘船只发射水炮,这是“非法和危险”的。由于“过度和攻击性”的行动,第二艘船无法卸载货物,无法进行例行的部队轮换和补给行动。

  9月8日,中国海警船对菲进入南沙群岛仁爱礁海域的两艘补给船和两艘海岸警卫队巡逻艇发出警告并全程跟踪。

  10月22日,菲律宾2艘运补船和2艘海警船擅自闯入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企图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违规建筑物资。中国海警船在多次喊话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对菲搭载违规建材的船只采取管制措施,对菲方运送食品等必要生活物资作出了临时性特殊安排。期间,菲方船只无视中方严正警告,以不安全方式危险接近中方船只,导致发生擦碰。

  11月10日,菲律宾2艘小型运输船和3艘海警船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中国海警“依法对菲船只进行跟监,采取管制措施,对菲方运送食品等必要生活物资作出临时性特殊安排”。菲方称,中国海警采取“无端胁迫和危险举动”,包括对菲律宾一艘船只使用水炮。

  12月26日,菲律宾武装部队发言人梅德尔·阿吉拉尔上校在公开表示,菲律宾政府正在考虑在仁爱礁为渔民建造一个永久性建筑。菲律宾前最高法院官安东尼奥·卡皮奥称,菲律宾应在仁爱礁修建永久民用建筑,例如灯塔或海洋研究中心。(完)



关注官方微信


沪ICP备09056669号-3